首届中国水产种业博览会广州南沙开幕,全国160家苗企携200多良种亮相
12月5日,全国渔业的目光再一次聚焦广东。 谢进扬 摄
2020年12月5日,首届中国水产种业博览会,在广州市南沙区东涌镇,广东国际渔业高科技园隆重开幕。
这是迄今为止,我国规模最大的以种业为主题的水产盛会。本次博览会汇聚当前国内主流水产苗种企业和品牌,展现了近年来研发的水产新品种,并集合渔业智能设备、环保科技、先进养殖装置、特色渔业产品等,全方位展示了我国渔业建设发展的最新成果。
在开幕式现场,领导嘉宾为广东省十大健康养殖示范县授牌,广东水产企业代表发布《环保引领、提质增效、绿色发展》倡议,还举行了广州南沙水产种业创新中心建设项目签约仪式、南沙农业集团与海大集团战略合作签约仪式。
从“芯”出发
渔业从“大”到“强”
回顾我国渔业数十年发展历程,每一次产业变革都离不开种业的突破,实践证明,种业是推动渔业经济进步、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芯片。中国水产养殖规模已连续31年位居世界第一,总量占比超过全球60%,渔业由“大”向“强”转变,种业是关键的密码。
本次博览的参展单位300家中,有苗种单位160多家,集中展示全国各地200多个水产优良品种。除广东外,来自山东、湖北、江苏、海南等18个省区的64家苗种企业和机构组团参会,带来近年我国最新研发的水产新品种40多个。
中国是世界第一水产苗种大国,据统计,2019年中国各种水产苗种产量超过3万亿尾。截至2019年底,我国已建成国家级水产原良种场86家,省级水产原良种场820家,苗种繁育基地1.5万家,现代水产种业体系正在形成。
从分散经营到现代化大生产,从常规苗种到多品种全覆盖,多个品种选育水平位居世界前列,中国水产种业已具备一定实力基础。在行业共同努力下,越来越多的优秀种业企业不断涌现,成为带动种业和水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。
抢占制高点
打造中国水产种业硅谷
在“十三五”收官之际,广东渔业又一次交出亮眼的成绩:水产品总产量、养殖水产品总量、草鱼等26个水产品种产量、水产苗种产量、水产流通和服务业产值、渔用饲料产值6个方面,均位居全国第一。
从上世纪50年代突破家鱼全人工繁育技术开始,罗非鱼通过种质改良进入高产时代,对虾成规模引进优质亲本,乌鳢、加州鲈等特色淡水鱼大发展……广东始终牢牢抓住种业这个最活跃的发展要素,不断革新生产效能,行业发展水平在全国保持领先,成为中国水产业变革升级的策源地与发动机。目前,广东年产各类鱼虾苗种超过1.2万亿尾,占全国的40%。
现在,广东水产种业已进入发展新阶段,产业聚集效应不断增强,市场对好苗种的认可度逐步提高,“良种养殖、绿色发展”的观念正深入人心。苗种研发与繁育也超越了传统的杂交和群体选育手段,正在进入分子与基因领域。通过广州南沙水产种业创新中心等项目落地,不断聚集人才与技术,打造中国水产种业硅谷,抢占发展制高点。
环保引领
广东喊出绿色发展最强音
在5日当天的开幕式上,广东海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江谢武代表广东水产企业,做《环保引领、提质增效、绿色发展》倡议:坚持推广高质量绿色水产良种,争创水产绿色、优质品牌,聚焦养殖尾水科学治理,推进养殖尾水资源化利用或达标排放,坚持推进数字渔业、智慧渔业建设。
在今年11月,广东开始研究制定养殖尾水排放标准,对保护养殖水源,减少病害暴发和用药,提高水产品安全度,不断提高民生福祉,有十分重大的意义。
近年来,广东大力推动水产绿色发展,建成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417家,积极实施水产绿色健康养殖“五大行动”,遴选出78个示范基地(点),参与企业181家。同时,加大投入建设渔业发展大平台,在多个农业重大项目中优先支持水产发展,正在打造深海网箱养殖岭南优势产业带。
喊出绿色发展最强音,广东渔业正在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全国前列,以此为主题,坚持生态环保为先导,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调结构转方式,对于总量规格位居全国首位的广东渔业来说,这不仅是自身的升华,更是对全国渔业发展变革的有力引领。
“十四五”即将开篇,广东渔业将继续坚持新发展理念,以满足人民对优美水域生态环境和优质水产品的需求为目标,不断提高发展质量效益,持续推动渔业增效、渔民增收,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、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渔业发展新格局。